焦點
-
一直好康就一直爽,AMD 7/7 7nm Ryzen三代開賣、RX5700系列顯卡+X570主機板同步上市
6月正式結束之後,暑假假期也開始起跑,而7月份可以說是緊接著Computex 2019落幕之後,迎來新品正式推出的日期;從7/2老黃的無敵次元刀又切出了2060 Super、2070 Super與2080 Super這三款超值版開始,後續接棒的AMD蘇媽更是直接祭出7nm系列產品線,一次就把市場現有架構來了個大震盪,7/7解禁的同時,玩家們可以下手搶先體驗新鮮出爐的7nm效能怪獸了。 從7/8開始,玩家在處理器的部分多了AMD新出爐的7nm系列可以選擇,這次AMD的Ryzen 3000系列一共推出了8款版本,其中的7款分別是:3900X、3800X、3700X、3600X、3600、3400G與3200G,至於另一款最高階的Ryzen 9 3950X則預計會在9月推出,至此,AMD 7nm布局的第一步已達成,不說空話、不擠牙膏、說到做到,好吧!大家有新的CPU可以買了,剩下的就是準備好銀子就行~ 除了處理器有推出新品,顯示卡的部分也同步的推出了NAVI的正式版本Radeon RX5700 XT、RX5700這兩款(RDNA架構),有別於先前推出的Radeon VII(GCN架構),同樣都是採7nm製程但RX5700XT/5700則是定位在遊戲角度的使用,算是原本大家愛用的RX570/580/590的接班人,除了命名上採用了加一個0的方式讓大家比較不會有陌生感之外,對比老黃家的產品線也差不多可以拿來對打RTX2070與RTX2060這兩個等級,信仰力需要補強的朋友可以準備下手帶回家,讓真香平台更香了。 處理器、顯示卡都推陳出新了,當然對應的X570晶片組也已經全線預備好了,在Computex 2019大展上就可以看到各家主機板廠商都已經準備就緒,除了沿用AM4架構插槽外,率先支援PCIe 4.0是一大賣點,另外,支援PCIe Gen4 SSD也讓整體效能可以更加強化,只能說這次AMD真的準備好了,不耍花招、不玩虛的,新效能大軍就等著玩家點完兵、回家操練。 除了規格之外,大家更關心價格到底是要賣多少?事實上這幾天就已經有實際販售價格曝光了,大家熟悉的原價屋網路商城就已經先行揭露了官方的報價,從最入門的Ryzen 3 3200G賣價3,670元到Ryzen 9 3900X賣價17,970元,7款版本的價位都出爐了,而且蠻妙的是,這次的官方統一售價都是70結尾,看來AMD這次把「7」這個數字執行的很徹底,7nm、先賣7款處理器、7/7解禁開賣、型號都是7、連價格也是7,希望Lucky Seven「7」會是未來AMD的幸運代碼。 從價格上會不會覺得Ryzen 9 3900X的價格比i9-9900K(F)還要高?別忘記了,AMD不管高低階,通通附上自家的Wraith系列風扇,R9 3900X附上的是Prism with RGB LED這一顆,如果入手i9-9900K(F)還要再另外負擔散熱器的費用,整體價格來說並沒有比較貴,更不用說以現有的效能測試上,明顯可以看到R9 3900X的實測數據比i9-9900K還要高這件事。 其實這7款版本裏頭,Ryzen 5 3600X的效能表現就有機會上挑i9-9900K了(之後站上會有實測比較),若是拿來比價格的話,R5 3600X報價8,970元,價差加一點預算都可以連同Radeon RX5700一起帶回家了,這樣買不就更聰明! 這裡小編把對照表列一下,雖然有網友認為R9 3900X是拿來對比9820X等級的版本,只以R7 3800X來跟9900K比較(這樣價格比就明顯AMD勝出了),但如果以AMD官方釋出的對比列表來看(前面的圖有),R9 3900X是放在與i9-9900K的同定位上(看看型號命名就知道了),所以下表的比較是以官方釋出的對比為準,相信應該會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不想繼續忍受14nm無限+++的朋友,趁著Ryzen 3000系列的推出,可以考慮入手試試! 雖然說X470主機板也可以支援新一代的Ryzen 3000系列,但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的原則還是不變的;現在入手二代Ryzen 7/Ryzen 5除了在價格上相對優惠外,還有更多贈品好拿,原價屋線上商城也提供了額外好康可以回饋,別以為上回AMD官方活動結束後就沒有好康了,一時好康、一時爽,一直好康、就一直爽,這次除了送價值249元的USB-N10 NANO無線網卡之外(原價屋網路商城的好康),只要登錄AMD官方就送XBOX Game Pass PC Games(3個月)會員(價值960元),想暢玩微軟的遊戲大作就趁現在,戰爭機器Gears 5等多達100款以上的遊戲任你玩到爽啊!更不用說因為X570主機板推出,更多的X470主機板簡直大放送,價格絕對飆破認知尺度,現在買Ryzen二代只有超值、沒有其他。 (XBOX Game Pass PC Games會員活動兌換時間為2019/07/01~2020/03/10,活動序號兌換截止日期2020/06/30) 7/5 Intel在中國的微信公眾號,Po了一篇新文章,特別針對選擇CPU來做專文介紹(可參考「擇U哲學:電腦的選擇始于處理器、但不能終于處理器」),文中特別提到,性能跑分不能作為實戰效能的依據;小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覺得很好玩,裡面提到的是Intel針對挑選CPU給出了3個標準,分別是:一、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高性能準沒錯;二、只看性能跑分還不夠,實戰效果更能體現性能;三、決定性能的因素還有很多,平台生態也是之一。 是啊,Intel在第一個標準中推薦了i9-9900K,因為除了是最頂級Core i9之外,也是具備不鎖頻的K版本,但是您說的AMD都有啊、而且更便宜,真不用拿R9來跟您比就可以壓制了;第二個標準則是認為第9代Core i整體性能已經比8代提升了11%的遊戲FPS,更是比3年前的舊電腦還提升了多達41%的遊戲FPS,而且現有的3A級大作都有對Intel架構優化,甚至還可以同步直播分享、流暢不卡頓。是啊是啊,來看一下AMD的官方實測吧!56 FPS跟1.6 FPS相比,真不知道這第二標準的自信打哪兒來的。 好吧,還有第三個標準,Intel認為其整合的平台技術優勢是「天生驕傲」,畢竟玩家體驗的是電腦的整體性能,包括了具備有Thunderbolt 3、WiFi 6與Optane等技術優勢。對啦!人家X570有PCIe 4.0、Gen4 SSD支援,你有喔?! Type-C 3.2、WiFi 6這些別人是沒有嗎?更不用說Optane幾個人用的問題了,想不透為什麼打不贏就說跑分不重要、大家來比整體效能,跑分測試也有跑整體效能的啊,人家有的你沒有、都已經7nm實作出來了,10nm現在還要等到明年才有桌上版的Ice Lake,14nm還要繼續無限+下去,這一堆你要使用者怎麼去界定性能優劣,總不能因為人家車子進化到小cc數搭配Turbo可以跑出高效能又省油,但你自家產品還沒準備好,所以就說不要比馬力了,我們來比整體感吧~這種鬼話,而且還賣的比別人貴、內裝配備還要自己加錢。 除了是一種面臨7/7 AMD推出新產品的無力招架所發的自High文之外,也想不出來為什麼要自己先打臉的說跑分不重要之類的了~ 早在7/7 NDA解禁之前,價格就已經曝光了,而事實上這一次官方是禁止在解禁之前作預售等活動的,這部分包括了零售或是整機出售,除了怕有偷跑的情況發生外,也是統一全球的開賣時間,以台灣的部分來看,解禁日期雖然說是7/7晚上9點,但是以經銷商的鋪貨,應該店家也是7/8才會開始收到新品,抓這麼緊的原因估計是第一波的量沒有那麼大,畢竟全球都在要貨,配額之下肯定第一波的數量不會太多(飢餓行銷?),而按照經銷商(代理商)給出的回應來看,這一波要下手的可得手快一點,否則就要等下一波的配額囉! 小編建議有興趣入手的玩家,銀子先準備好,3代Ryzen搭配X570主機板的表現肯定會令你感受到7nm的威力。 ☆☆☆更多有關AMD Ryzen 3000系列與Radeon RX 5700 XT / RX 5700以及各家X570主機板文章,請關注PCDIY!官方網站與粉絲團,隨解禁日期會一一為您詳細介紹與測試。
-
「海盜船 CORSAIR MP600 2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由於AMD在推出全新的7奈米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系列產品後,除了為玩家帶來一波新選擇以外,就硬體規格層面來說最大的突破便是PCIe 4.0規格的到來,將可全面提高玩家不管是玩遊戲還是日常工作的效率。 玩家口中的「海盜船」CORSAIR也因應這一波浪潮推出全新的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小編收到的是2TB版本。究竟PCIe 4.0可以為玩家的讀寫速度帶來怎樣的突破呢?就跟著小編一同開箱實測囉! 初次看到CORSAIR MP600 SSD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簡單的外型,雖然CORSAIR還有另外提供散熱模組可以強化散熱,以便維持整體的效率,但整體的包裝設計還是非常簡單,令人非常期待MP600的實際效能表現。 接下來就是玩家最期待的實際效能測試囉!廢話不多說了~直接上機!首先是先從具備PCIe 4.0技術的主機板進行測試。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12C/24T)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x2 顯示卡:AMD Radeon RX5700 XT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X570) Power:Mistel MX6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3 接下來則是利用BIOS設定將主機板改為採用PCIe 3.0模式進行測試,以便測試MP600在PCIe 3.0規格下的運行速度。 從測試結果中可發現,雖然CORSAIR MP600在外型上相對來說較低調,僅提供散熱模組強化散熱效果,不過在實際的效能測試中,採用PCIe 4.0 x4傳輸模式下確實能達到破表的讀寫成績,就算採用PCIe 3.0 x4,也依然還是有讀寫破3000 MB/s的表現,整體來說表現非常優異,在搭配AMD 7奈米系列產品的推出下,讀寫全面破4000 MB/s的時代來了! 至於建議售價部份,以下列出僅供參考: 1TB容量 (型號 CSSD-F1000GBMP600) 建議售價: 249.99美元 2TB容量 (型號 CSSD-F2000GBMP600) 建議售價: 449.99美元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芝奇 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16GB」實測開箱,潮炫鑽彩無極限「皇家戟Z」超頻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還可以多潮?G.SKILL(芝奇)讓你記憶體潮到出水!G.SKILL日前推出Trident Z Royal皇家戟記憶體(型號:F4-3600C16D-16GTRG),燈效部分使用的不是傳統RGB燈條,而是直接使用皇家鑽彩層級,整個潮到爆啊! 其實皇家戟系列記憶體G.SKILL先前就有推出,可是其時脈是DDR4-4000以上的規格,這次則是將外型下放,小編收到的是DDR4-3600的版本。 新一代的Trident Z Royal皇家戟記憶體,單條為8GB。外型上是由透鑽導光設計,搭配8區高拱度自定義色區,配備質感不錯的電鍍鏡面金屬馬甲,讓皇家戟看起來超級有精品的質感氣息。色彩的部分提供兩款高貴配色,分別是皇族金(小編收到的這款)以及鎧甲銀。 外型上Trident Z Royal皇家戟記憶體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由精細複雜的多層向切割面和有如水晶般清澈材質打造的專利透鑽導光設計,可以完美呈現極致而且色彩協調的飽滿光線折射效果,就算不開RGB燈效,也已經非常有皇家貴族氣息了。 每一隻皇家戟記憶體都有獨立的8組可控RGB燈校區,開啟燈效後,會有非常圓滑的燈效轉換效果,搭配如鑽石般的設計,讓整體的視覺質感更加往上提升。 燈效軟體的部分除哦G.SKILL有提供獨立的燈效控制軟體以外,同時也支援多家燈效軟體包含像是華碩的Aura Sync以及微星的Mystic Light Sync,讓玩家可以輕鬆同步手邊所有產品燈效。 不過如果皇家戟只有外型亮麗的話,對於玩家來說也只是空談,但經過小編實測後發現,G.SKILL Trident Z Royal皇家戟記憶體可不是虛有其表呢! 另外小編也測試了Trident Z Royal在DDR4-3200時脈下的效能表現,提供給玩家參考! 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絕對不是空有其表,它不只外型出眾亮眼,透鑽的設計真的瞬間讓記憶體從生硬的科技產物化身為時尚精品。不只如此,實際效能測試中,不管是在最高的DDR4-3600下進行,還是在一般玩家的DDR4-3200下進行測試,都可以有優秀的讀寫表現,整體來說非常令人滿意。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MD 7nm】10G網卡搭5條M.2、連神都喜歡!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開箱
對應AMD推出第三代Ryzen處理器,主機板廠商也對應推出X570系列主機板因應,MSI(微星科技)這次推出頂級的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除了完整支援PCIe 4.0以外,另外也提供獨立的10G MSI網卡,甚至可藉由外接的M.2 XPANDER-Z將M.2插槽擴充到5條之多,整體配置超級頂規阿! MSI MEG系列一向是MSI旗下高階的主機板產品線,尤其GODLIKE版本走得更是高端,這次推出X570版本也不例外,外型上給人奢華、高調的設計質感,配上MSI經典的龍魂圖騰,整體信仰度更加滿足。除此之外,內部提供的其他配件也是滿滿的阿! 內部提供兩組支援PCIe 4.0 M.2插槽,支援到最高Type22110。 接下來就要來看看主機板本身的細部特色介紹囉! 接下來來看看高階電競主機板使用的用料和晶片吧! 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開箱部分就在這邊告一段落囉!接下來還會陸續有主機板的實際效能測試表現,就請玩家們敬請期待了!
-
【AMD 7nm】8代「英雄」C8H駕到、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
因應AMD推出第三代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各主機板廠商也紛紛對應推出X570主機板,這次要介紹的是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也是作為ROG陣營中X570系列主機板的高階代表之一,具備無線網路模組提升使用彈性。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這次在外型上和上一代有些不同,這一次整體的外型設計低調簡潔,但在燈效設計上又有高調的華麗設計,正面從左上延續至右下的銀色斜紋貫串,也增添了一股神祕的精品氣息,整體看起來滿好看的。 這次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在外型設計上相較於上一代有許多改動,除了整體的配色採黑色配色外,I/O保護蓋上方的「Crosshair HERO」字樣可隨著Aura Sync燈效軟體調整燈光,PCIe插槽旁的保護蓋也有髮絲紋設計,讓整體的外型設計更加有高階精品的質感。 這次的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就到這邊囉!接下來還會陸續有主機板的實際效能測試表現,就請玩家們敬請期待了!
-
【AMD 7nm】AMD Yes真香、7nm殺手級顯示卡報到!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
早前謠傳已久的AMD Navi顯示卡來惹~AMD在Computex 2019和E3 2019推出全新Radeon RX 5700 XT和Radeon RX 5700兩張顯示卡,採用新遊戲架構、擁有遊戲高逼真度、支援遊戲動態設定。這次採用的全新Navi GPU家族的特色包含:採用RDNA核心架構設計,7nm製程,支援GDDR6記憶體、支援PCIe 4.0,內建Radeon Media Engine與Radeon Display Engine。 小編在第一時間收到AMD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兩張顯示卡,接下來就馬上來幫大家「匹乓」(聞香)囉! 簡單快速介紹一下RX 5700 XT的硬體規格,擁有40組運算單元、2560組流處理器、效能可高達9.75 TFLOPS,採用8GB GDDR6、基礎時脈/遊戲時脈/爆發時脈分別為1605MHz/1755MHz/1905MHz。 接下來是Radeon RX 5700,一樣快速帶一下基本硬體規格,有36組運算單元、2304組流處理器、效能可高達7.95 TFLOPS,採用8GB GDDR6、基礎時脈/遊戲時脈/爆發時脈分別為1465MHz/1625MHz/1725MHz。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5700 XT和RX 5700是繼早前的Radeon VII以後又再度推出的7奈米顯示卡,連同同步推出的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700X處理器的誕生,也預告AMD全面進入7奈米世代!詳細的測試結果,小編將會在稍後為大家帶上!
-
【AMD 7nm】Zen 2處理器降臨!AMD Ryzen 9 3900X、Ryzen 7 3700X開「香」動眼看
解禁囉!AMD從Computex 2019到E3 2019就發表的AMD Ryzen第三代處理器終於推出囉!小編也趕在第一時間就收到兩款新一代處理器,分別是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700X,馬上來開「香」囉! 先簡單說說AMD這次推出的新處理器,這次AMD一口氣發表了三款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皆是採用7nm製程來設計與製造。AMD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David McAfee日前接受PCDIY!訪問時曾表示,以AMD Ryzen 7 3700X為例,其效能比Intel Core i7-9700K大幅領先,也比我們上一代的AMD Ryzen 7 2700X效能上有大幅精進,但在效能提升的同時,其設計功耗(TDP)卻僅為65W,比起其他兩者(95W、105W)還低很多,可見7nm製程的確在效能的提升上,可說是非常強勁! AMD CEO Dr. Lisa Su在許多場合都所提到的,AMD擁有完善且清楚的Roadmap (發展藍圖),從Zen 1到最新世代的Zen 2架構,以及GPU方面的Navi,都顯示AMD是非常有決心,持續帶給消費者高效能的桌機、筆電等創新優秀的新產品,甚至成為高效能運算(HPC)的領導業者。這次推出的三款Ryzen處理器當然也是準時推出,而下世代的Zen 3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簡單的說明就到這邊囉!小編知道大家已經等不及惹~這次收到的是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700X兩款處理器,兩者同樣都採用7奈米製程,其中,3700X是採8核心16執行緒的架構、3900X則是AMD首度推出12核心24執行緒的設計,也間接意味著8核心處理器的普及來臨。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搭配了一顆具備ARGB燈效的散熱風扇,AMD稱它「AMD Wraith Prism Cooler」,其上方除了3pin和4pin的連接埠以外,另外還有「LH」控制,可直接手動控制風扇轉速,非常特別。 看完了3900X,接下來就是Ryzen 7 3700X的開箱囉!其實兩款處理在包裝上的配置可說是大同小異,不過Ryzen 7 3700X另外還有附一張Ryzen 7貼紙。 以上就是這次的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700X快速開箱囉!其實這次AMD除了推出全新的7奈米處理器備受矚目以外,同時關於PCIe 4.0部份,這也是本次新產品的重要亮點之一,在競爭對手方面根本八字還沒一撇時,AMD就已經有不只一款的實際產品了。目前所有的第三代AMD Ryzen處理器,包括已發表的AMD Ryzen 7 3700X、Ryzen 7 3800X、Ryzen 9 3900X,皆已支援PCIe 4.0標準。另外,在顯示卡RX 5000系列的部分也已經是PCIe 4.0了,所有7nm的AMD Ryzen 3000處理器,以及7nm的AMD Navi顯示卡,還有已知的X570主機板,其實都已經是PCIe 4.0-Ready了! 「3A平台」效能測試小編正在準備中,還請大家耐心等候一下囉!
-
【AMD 7nm】 AMD爆香7nm顯示卡解析:Radeon RX 5700 XT與RX 5700
AMD於7月7日正式推出全新的7nm顯示卡,也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Radeon RX 5700 XT與Radeon RX 5700。這兩張顯示卡到底有什麼新功能能夠吸引玩家?以下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首先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搭載的是7nm Navi GPU,此GPU採用的是新的RDNA架構。與先前GCN架構的不同處,在於GCN (Graphics Core Next)的著重在Compute (運算,例如礦卡)、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主要聚焦在工作站、伺服器、數據中心的運算加速應用。而新的RDNA則主要著重在Gaming (遊戲),例如Sony採用RDNA架構,做為新一代遊戲主機的發展主軸,同樣也是AMD在Gaming PC的主要發展架構。 也就是說,搭載RDNA架構Navi GPU的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就是完完全全針對遊戲玩家所打造,能提供更好的遊戲效能!至於先前搭載GCN架構的Vega GPU (包括Radeon VII、Radeon RX 570/580/590等)顯示卡,在遊戲效能上也許沒有競爭對手強,但在挖礦應用上,或是專業繪圖上,卻有不錯的效能。因此,未來新的顯示卡將會以RDNA架構為主,為玩家打造出絕佳的遊戲顯示卡,未來也發展出RDNA 2架構,讓遊戲效能再次爆發!當然先前的GCN架構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因此RDNA與GCN會是並行的發展狀態。 這次AMD基於7nm NAVI GPU、並以RDNA架構所開發的遊戲顯示卡,就是Radeon RX 5000系列,首發的產品有Radeon RX 5700、Radeon RX 5700 XT,以及限量版本的Radeon RX 5700 XT 50週年紀念版,採用PCIe 4.0架構設計,搭配GDDR6記憶體8GB,整張卡功耗控制在250W以下。先來看規格表吧! ▽表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規格表 這次AMD一口氣推出3款Radeon RX 5700等級顯示卡,目標就是瞄準NVIDIA的GeForce RTX 2070系列,AMD在E3期間公佈其測試結果,大多數都贏過RTX 2070,致使NVIDIA趕緊在7月2日搶先發表新的,來迎戰AMD的來勢洶洶!面對AMD這次新的顯示卡攻勢,玩家是否值得花錢升級顯示卡呢?本專題後面的實測文章,將給您最完整的分析! 這次AMD除了5700 XT 50週年版是自己發行之外,其他兩款(5700 XT與5700)都有官方的版本,以及各AIB (Add-in-Board合作夥伴,例如ASRock、Sapphire、PowerColor…等廠商)所推出的版本。玩家想買的話,可以直接從AMD.com官方網站去買官方版本,或是各AIB廠商所推出的版本,以後者來說,可能出廠時脈會不一樣,因此會有更多可以選擇。 以下的顯示卡,會以AMD官方的5700 XT與5700為主,更詳盡的開箱文,可參考一文。 AMD這次的RDNA架構,到底多厲害,以下我們就透過AMD的簡報,來深入介紹這個全新的架構,這部份會比較屬於硬知識。若不想燒腦的讀者,可以跳過這一PART,繼續看下一段吧! 大家對於光追的看法是什麼?現在「光追」這些顯卡,你願意花很多錢去買貴鬆鬆的顯示卡之後,然後再苦苦的等待那些有支援光追的遊戲上市嗎? 其實有關於光追的部份,AMD也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趨勢,畢竟遊戲畫質朝向更逼真、更接近真實世界的畫面呈現,本來就是一種追求極致數位藝術的作法與潮流!只差在你要曲高和寡,還是普羅大眾。這部份,AMD是認為得先從遊戲產業著手,包含硬體廠商、遊戲廠商們,要一起將遊戲做到具備光追效果,卻又不需要耗費消費者太多花費才能擁有!簡單來說,光追應該是軟硬體廠商一起按照產業的標準來推動,而非單一硬體廠商搶先推,然後要求遊戲廠商得使用單一硬體廠商的函式庫來做到光追。 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搶先買了一張貴貴的光追顯示卡,結果遊戲軟體在後面慢慢跟。一般消費者大多是會等到兩三年之後,光追遊戲的數量開始變多了,到了覺得可以換卡的時候,才會去換,以享受到最新的遊戲畫質。 那麼AMD是否會發展光追呢?關於這部份,AMD有他們的說法,請參考下圖! 簡單來說,因為目前有太多的遊戲還沒支援光追,主要是因為遊戲廠商在開發遊戲時,都希望能夠支援最多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包含PC、家機 (若有手機版則要另外規劃),若要遊戲廠商特別針對單一硬體廠商的平台去開發遊戲,那麼就得花費額外的研發人力去實做,以開發出具備即時光追效果的遊戲。這樣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該平台單一獨享光追效果,與其如此,廠商還不如等到有共同的產業標準,運用該標準來開發光追遊戲,以支援更多平台,讓遊戲只要單一開發、就能多平台享用。 接下來介紹Radeon RX 5700系列的架構。 這次在驅動程式方面,AMD也在自家的Adrenalin 2019版驅動程式新增的不少功能。涵蓋了AMD LINK (手機連電腦遠端玩遊戲)、ReLive (串流直播)、Chill (省電功能)、Anti-Lag (防延遲)、Image Sharpening (影像銳利化)、FidelityFX (畫質提升工具)上,都有許多新增或改進的功能,搭配RDNA架構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來使用,更加麻吉!同樣於7月7日開放下載,以下就來介紹新版Adrenalin 2019驅動程式的內容! 以上就是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的各種全新特色解說 透過上述的解說,可以得知AMD這次以7nm + PCIe 4.0的Navi GPU所設計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透過RDNA架構的優化,讓其效能有十足的進步。在7月7日首發的Radeon RX 5700 XT與Radeon RX 5700,分別就是針對NVIDIA的GeForce RTX 2070與2060為假想敵,雖說NVIDIA於7/2祭出RTX SUPER版本來迎戰,但AMD在7/5也反擊,宣佈將原先三款5700顯示卡的售價,降個30~50美元,使得AMD在整體C/P值的部份,贏面還是居多,請參考下面的比較表就可以得知。 ▽AMD與NVIDIA的C/P值比較表 有關於效能方面,請參考我們的效能測試篇。整體而言,AMD推出的全新7nm + PCIe 4.0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針對2K (2560x1440)遊戲玩家所打造,提供絕佳的遊戲體驗,若再搭配Ryzen 3000系列 CPU,以及FreeSync 2 HDR顯示器,將賦予玩家們耳目一新的電競新體驗!
-
華碩ASUS ProArt PA34VC曲面專業顯示器實測開箱,為專業而生的極致色彩!
目前市面上的顯示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針對遊戲玩家市場所推出的電競顯示器,這類顯示器都主打反應時間短,平均在3毫秒以內;畫面更新率極高,最高能達到240Hz;另外也會盡量導入G-Sync或FreeSync技術減少畫面的撕裂感。 另一塊市場則是這幾年隨著顯示卡廠商NVIDIA和AMD都推出高階顯示卡後,進而導入的即時光線追蹤技術,針對專業繪圖人士、影像處理者、攝影師等對於產品是否能呈現最真實色彩的創作者們,市場上也在推出不少對應的產品,包括筆電、電腦以及相關的周邊硬體設備。 ASUS(華碩)近期推出旗下最新的ProArt PA34VC曲面專業顯示器(下稱PA34VC),主要就是針對創作者而來,它具備多項色彩認證和呈現技術,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專業人士能夠獲得最精準的色彩。 電競顯示器這塊市場目前在各項主打功能和規格都達到頂級之後,可變化和創新的功能越來越少,再加上電競顯示器基於其本身採用的面板屬性,會有其極限所在,舉例來說,反應時間在液晶顯示器上代表的涵義是指顯示器上的燈點由暗轉亮加上由亮轉暗的總和時間,這個時間越短、反應時間越快。一般若是要追求極低反應時間的顯示器,會以TN面板作為首選,然而其缺點就是在顯示器色彩的呈現上,如果不是直接正視顯示器的話,會有嚴重的色偏問題,加上其色彩呈現的效果也不如其他面板。 正因如此,許多電競顯示器都以IPS面板為主,其反應時間可壓在3毫秒,對於專業玩家來說是可接受的範圍。而對於針對創作者所設計的專業顯示器來說,由於這類專業人士都希望色彩能接近真實,因此主要也都以IPS面板為主,其優點是可視角度極高(178度),在顏色的飽和度呈現上也非常優異,IPS面板本身不需經過額外的調校也能有不錯的色彩精度。 華碩推出的PA34VC顯示器除了本身是採用IPS面板外,它同時也獲得多項色彩認證和調校,在色彩呈現達100% RGB色域覆蓋率,並且支援HDR-10格式,顏色對比更豐富,可讓照片看起來更加真實。每一部PA34VC顯示器都有經過預先校正,確保達到領先業界的色彩準確度(ΔE
-
槍神專屬!BMW跨界合作、ROG STRIX SCAR III開箱評測
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日前推出旗下ROG STRIX系列最新機種:SCAR III、HERO III以及全新的ROG STRIX G,同時間推出的還有西風之神新機種Zephyrus S GX502和Zephyrus M GU502。 早前小編已經,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參考參考!這次小編收到的是主要針對E-Sport、尤其又以FPS射擊遊戲為主的ROG STRIX SCAR III電競筆電(型號為G531GW,下稱SCAR III),SCAR III這次在外型上採用嶄新的科技感設計,並且搭配高階的硬體規格,不管是視覺還是效能都讓人好期待阿!馬上來開箱吧! 外箱上SCAR III採用ROG系列產品一貫的黑色外箱搭配巨大的ROG信仰之眼,內部則是全新設計的ROG玩家共和國圖騰外盒。箱盒內除了SCAR III筆電本身以外,另外還有提供多種配件,包含電源線和變壓器、螺絲、筆電專用SATA線、Keystone鑰石、ROG STRIX Impact滑鼠和說明書。 外型上,SCAR III給人極具未來科技感的設計,整體的配色以黑色搭配斜向髮絲紋為主,並搭配一刀流設計,延續與BMW Designworks Group設計團隊跨界合作的ROG Face Off概念機外型,讓SCAR III的外型看起來有如跑車一般酷炫。 先來看看SCAR III上蓋部分,配色部分為低調的黑色設計,在不同的角度下會有不同的黑度呈現,低調中具有華麗感,一刀流設計概念貫串,菱格紋理搭配斜向髮絲紋極具質感,搭配上方的ROG信仰之眼,其本身還具備RGB燈效,產品形象非常鮮明。比較特別的是位於上蓋底部的梯田式3D Flow設計,讓SCAR III整體外形更加流線,3D Flow上方除了有LED指示燈以外,同時也有孔洞設計,不只外型好看,也有提供散熱效果。 隨著硬體規格的提升以及玩家對於效能表現的需求,ROG首度將240Hz螢幕更新率導入電競筆電中,極高的螢幕更新率搭配3毫秒反應時間,還搭載G-Sync技術,在15.6吋FHD解析度的IPS螢幕下,打game時不易產生撕裂感,整體的效能表現和流暢度都能有所提升。 此外,色彩顯示部分具備sRGB 100%廣色域涵蓋,視覺上窄邊框的設計當然也不能少,SCAR III左右和上邊框皆為窄邊框設計,並且取消前置攝影機的配置,讓整體的沉浸感可以更加完整。如果有需要前置攝影機的玩家,則是可以另外選購ROG GC21外接式前置鏡頭,提供FHD@60Hz的影像輸出。 SCAR III鍵盤為專為FPS玩家設計,採用OverStroke技術,訴求精準迅速觸發,除了具備N鍵不衝突技術外,鍵帽本身採曲面設計,長時間遊玩下更舒適,按鍵壽命則是2000萬次。比較特別的是這次SCAR III提供單鍵RGB燈光功能,客製化功能更加強大。 鍵盤左上方有獨立的多媒體功能鍵,包含音量、麥克風靜音、風扇轉速和Armoury Crate獨立鍵。右側則是有文書打字常用的多種功能鍵可供玩家在非遊戲環境下使用。 除了按鍵本身以外,SCAR III轉軸處採用鍘刀式轉軸,其靈感是來自歐翼車門的鍘刀式轉軸,長時間使用時更加穩固。置腕處的設計則是來自射擊遊戲中常見的防彈衣格紋,採碳纖維紋路,減少指紋沾染。觸控板部分則是採玻璃材質搭配Windows Precision軟體輔助,若長按觸控板右上方的NumLock區,則是可以開啟虛擬數字鍵區。 底板機殼部分,SCAR III強調易開式機殼,玩家只需要拆開底部的螺絲以後,利用E扣反作用力自動撐開底殼,即可快速針對進行硬體升級,硬體升級超級簡單。另外,揚聲器的位置位於底座兩側,搭載智慧擴大器技術,整體音量和重低音擴大2.8倍,同時寬廣音域為6.5db。 SCAR III搭載ROG智慧散熱技術,可針對各種工作/遊戲環境自動調整。SCAR III這次透過新設計的3D Flow技術,全方位的從外部設計到內部配置都有針對散熱做調整。 外觀上的3D Flow設計除了外型好看以外,其上方也具有181顆孔洞,可以增加SCAR III整體的進風量,以便降低機身溫度。同時,在筆電轉軸處部分的3D切割也是為了散熱所設計,可以讓內部的處理器和顯示卡快速散熱。轉軸處採用鍘刀式轉軸,會在打開外蓋時露出,並在關上時收回機殼中,此隱藏式轉軸設計外觀上保持低調,內部則是為背面散熱片周圍的通風和散熱開闢額外的空間。 內部配置部分則是採用雙12V散熱風扇搭配散熱片和散熱管,強化SCAR III的散熱效率,進一步將產生的廢熱迅速排出。 ROG近期強打的Armoury Crate軟體也在SCAR III上推出,它可以讓玩家查看各項筆電即時資訊,包含是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或是風扇的轉速和顯示卡頻率等資訊,同時也提供Windows、靜音、平衡和Turbo四種預設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喜歡極限客製化的玩家也可以藉由手動模式進一步對SCAR III進行超頻,強化效能表現。 另外,SCAR III也具備多種遊戲相關功能,包含像是GameFirst V網路優化技術,玩家可以自由主導上網的優先順序。SONIC STUDIO III音效技術則是可以自由調整想要的聲音效果。SONIC RADAR III功能可以將聲音轉換成圖像,不戴耳機也能快速掌握敵人行蹤!其他功能還可以在Armoury Crate軟體中自行下載安裝。 ROG STRIX III系列有一特殊新特色,就是在SCAR III和HERO III兩種款式上都加入Keystone「鑰石」,靈感其實也是來自跑車的鑰匙,將Keystone鑰石插入筆電後,可提供新的方式讓玩家可以客製化筆電,其中,SCAR III的Keystone鑰石是黃色、HERO III則是紅色。 Keystone鑰石本身為一NFC裝置,透過磁力可吸附在鍵盤右側的專屬插孔中,插入筆電後,RGB鍵盤將會有動態燈效同步。除了外觀的功能以外,藉由Armoury Crate軟體的輔助,Keystone鑰石可儲存玩家的遊戲設定檔,讓玩家在插入後直接切換到預先設定好的模式中。另一個小編認為滿特別的功能是隱藏磁碟(Shadow Drive),在Armoury Crate登入ASUS帳戶後即可開啟此功能。 開啟後,在檔案總管的本機頁面中會額外出現一硬碟圖示,要注意的是Keystone鑰石本身並非額外的隨身碟,而是和本機共享儲存空間(可客製大小),讓玩家可以將私人檔案暗藏在隱藏磁碟中,有點像虛擬保險箱的概念,可以將重要文件或私密文件放置在其中。 SCAR III在RGB燈效領域上帶來極具科技未來感的效果,機身底部具備三邊U型環繞燈條,可藉由Aura Sync功能進行客製化燈效,另外在SCAR III上蓋的ROG信仰之眼也是可以進行燈效同步的功能。除此之外,鍵盤本身也支援Aura Sync燈效設定喔! 值得一提的是,ROG這次在Computex 2019上曾經展示即將推出的Aura Creator燈效軟體,將讓玩家可以進一步以時間軸的形式極限客製化燈效。未來玩家將可以客製化每一項支援Aura Sync技術的ROG產品燈效,並且以時間軸的方式循序發光,除了色彩以外,也有多種燈效模式可供玩家自由調整。目前小編測試期間Aura Creator軟體還沒推出,不過未來所有內建Armoury Crate軟體的軟體都將可藉由軟體更新升級使用Aura Creator喔! SCAR III搭載802.11AC 2x2 Wave 2無線網路,最高資料傳輸速度可以高達1.7Gbps,比傳統802.11AC 2x2規格高12倍。另一方面,無線網路的天線採用4天線設計,讓收訊更穩定,訊號覆蓋範圍可增加30%。 硬體規格方面,小編收到的SCAR III版本是搭載Intel Core i7-9750H處理器,顯示卡搭載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2070標準版,記憶體部分預先搭載單條16GB DDR4-2666,硬碟部分則是提供1TB M.2 PCIe 3.0 SSD,接下來小編就利用常見的測試軟體將效能表現量化給玩家們參考囉! 實際遊戲測試方面,小編找了當紅的幾款熱門遊戲,包含像是《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極地戰嚎 破曉》、《全境封鎖2》以及《虹彩六號》,藉由其內建的FPS測試功能,測試不同畫質下各遊戲的平均FPS表現給大家作為參考。 ROG STRIX推出的第三代SCAR III電競筆電,是針對E-Sport電競玩家所設計、FPS射擊遊戲為主的新世代電競筆電,外型採用和BMW Designworks Group設計團隊跨界合作ROG Face Off概念機外型,搭配3D Flow全新設計,上蓋ROG信仰之眼和底部三邊環繞燈條的RGB燈效非常吸睛阿!硬體規格方面,搭載第九代Core i7-9750H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2070顯示卡,效能表現滿不錯的,SCAR III內外表現都不錯。此外,嶄新的Keystone鑰石裝置也為玩家帶來全新的客製化使用方式,SCAR III不管是外型設計、還是硬體規格,甚至是新的Keystone鑰石裝置和即將到來的Aura Creator燈效軟體,讓SCAR III極具未來科技感,特此推薦。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